2014年木结构建筑设计竞赛

发布者:未知发布时间:2014-12-01浏览次数:永利官网

“梦家园”杯丹东港2014木结构建筑设计竞赛办法

 

竞赛宗旨: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木结构建筑应用的项目类型愈发丰富,同时,旅游地产项目在建筑业的比重越来越大,木结构建筑贴近自然、低碳环保、外观美观等诸多特点都使得木结构建筑在旅游地产项目中备受青睐。国外的旅游项目中,有很多大体量的木结构游客中心都成为了这些项目的点睛之笔,那么,激发国内设计师使用木材作为建筑主材设计较大体量的旅游项目,使得木结构建筑展现其优势,推动现代木结构建筑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就是此次竞赛的意义。

竞赛主题:木结构游客中心设计

主办单位中国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产业联盟

支持单位: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节能司

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

中国建筑业协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

加拿大木业协会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林业发展投资处中国区

 

评委会专家:

李兴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建筑设计总院

总建筑师

钱方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总建筑师

孙克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

原副总工程师

宋晔皓

清华大学建筑与技术研究所

所长

江刚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副总建筑师

吉第

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

余立

北京翰时国际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董事长

蔡昭昀

中冶建筑设计院

总建筑师

阙泽利

南京林业大学木结构建筑系

主任

申士杰

北京林业大学材料学院

教授

陆伟东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副院长

Lucas Gallardo

贝加艾奇(上海)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分公司

总建筑师

Kerry Haggkvist

加拿大木业协会

木结构专家

 

 

设计任务书:

一、竞赛题目

 

本次竞赛结合丹东市大孤山旅游休闲养老度假区项目开展,竞赛的题目为:木结构游客中心。

 

二、项目概况

 

1、项目背景

    丹东市大孤山旅游休闲养老度假区位于辽宁省丹东市西南,南临鸭绿江口国家湿地保护区,背靠大孤山国家森林公园,东临大洋河,门前201国道。交通便利,人文景观丰富。山上,儒道释三教宇庙庄严;千年古银杏生机盎然。山下,蜿蜒古镇民风古朴、居民言语诙谐。近处,一望无际的芦苇湿地,几百种鸟类、珍稀动物繁衍生息;移步换景,十公里外北黄海碧波无垠,甲午海战的炮声隐约可闻。大鹿岛浣沙,气候宜人,篝火边品海货,鲜美异常。

    丹东港集团着力在此地打造一个绿色环保、环境友好、舒适宜人、理念先进的休闲旅游养老度假区。

项目规划占地400亩,拟建设五星级酒店、独栋私密情侣小筑、欢乐家庭别院、休闲养生会所、航天农业体验区、亲水休闲区等风格独特的木结构低密度度假园区。

 

2、区位和范围    

   1)木结构游客中心区位见图1中红色区域。

 

1:游客中心区位图

 

三、指导思想

1、突出木结构建筑设计的特色。

    2、方案采用的绿色设计应便于绿色建造和绿色运行,并合理控制建设成本。

3、设计方案应采用合理的绿色建筑技术,宜通过建筑的空间形式、围护结构、建筑材料与构造的设计等方式来实现生态节能的理念;绿色建筑技术实施的形式和细部设计应同步考虑,实现绿色建筑技术应用与方案设计的一体化。

4、要注重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设计方案要体现创新性、时代性。

5、方案应通过空间布局、形态结构、造型样式、材质色彩、细部设计等体现地域特色和表达建筑文化内涵。

 

四、设计依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14

    2、《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

    3、《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

    4、《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

    5、《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5-2003

    6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及绿色建筑相关设计规范

 

五、设计原则及要求

    1、技术创新。基于丹东市大孤山旅游休闲养老度假区项目低碳、生态以及绿色技术的定位,本设计方案要充分体现木结构建筑在绿色技术中的先进性和前瞻性;运用到的绿色建筑技术要更多地从场地条件入手,创造一个与基地资源禀赋条件相匹配的游客中心;符合国家现行环保、节能标准,尽量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等被动式技术,利用绿色能源,降低建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游客中心应符合国家绿色三星标准,并鼓励借鉴LEED等国际标准,进一步丰富提升绿色建筑水平。

2、环境协调。木结构游客中心是整个项目接待游客的主要活动场所,要处理好该中心与周边地区的视觉廊道、景观环境、道路交通等方面的联系。

 

设计要求:

     1、游客中心旨在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绿色空间,便捷有效地服务于周围的客房以及其它度假设施。游客中心背面临山,周边拥有良好的景观视角,木结构建筑与周围的自然景色以及天然植被相互融合,形成整个项目中的亮点。

    2、建筑立面风格及形体上应采用木结构建筑特有的设计语言,同时与周边绿色生态底色整体环境保持一致。

    3、应充分考虑游客中心与周边设施之间交通连接上的通达性和视觉上的整体性。

4、建筑设计需要在绿色生态方面有突出亮点或技术性创新。以倡导低碳人居为原则,实现零碳排放、降低能耗的同时,鼓励“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和运营管理”等全方位的绿色建筑技术应用。

 

六、设计内容

游客中心是集中展现木结构建筑在低碳、生态、绿色建筑中优势的一次实践,游客中心是整个项目中的主要集散场所和服务区建筑设计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意设计。

    1、面积:总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建筑占地范围约3000平方米左右。

    2、建筑高度和层数:建议地上不超过3层。

    3、功能:包括且不限于游客中心。游客中心各功能区和建筑面积可由参与竞赛的建筑师根据功能创意设计并进行调整和优化,其中,

办公室:1-2间办公室,约50平方米

满足功能需要的入口门厅、连廊、卫生间、设备用房等。

    4、交通条件:应根据场地规划合理布置游客中心主要机动车出入口和慢行出入口,配备相应的地面停车设施。交通组织设计应考虑旺季人流和淡季人流等不同状况下的出行需求。

 

七、成果要求:

1.木结构建筑项目应能很好体现游客中心的功能要求

2 建筑设计方面应达到方案设计深度,技术应用方面应有相关的技术图纸和指标。

3. 作品图面、文字表达清楚,数据准确。  
   
4
.作品基本内容包括:

4.1简要建筑方案设计说明(限200字以内),包括方案构思、环境契合度分析等。

4.2总平面图比例1500(含场地及环境设计)。

4.3建筑效果表现图1~4个。

4.4参赛者须将作品文件编排在840 mm×590 mm的展版区域内(统一采用竖向构图),作品张数应为46张。中英文统一使用黑体字。字体大小应符合下列要求:标题字高:25 mm;一级标题字高:20 mm;二级标题字高:15 mm;图名字高:10 mm;中文设计说明字高:8 mm;英文设计说明字高:6 mm;尺寸及标注字高:6 mm。文件分辨率100 dpi,格式为JPGPDF文件。

5. 参赛者依据竞赛网页的上传说明将作品按照指定方式递交竞赛组委会,入围作品由组委会统一编辑板眉、出图、制作展版。

6.作品文字要求:均采用中英文。

奖项设置及奖励形式:

综合奖:

一等奖作品 1   颁发奖杯、证书及人民币50000元奖金(税前)

二等奖作品 2   颁发奖杯、证书及人民币20000元奖金(税前)

三等奖作品 3   颁发奖杯、证书及人民币5000元奖金(税前)

优秀奖作品 30  颁发证书
技术专项奖:获奖作品在采用的技术或设计方面具有创新,实用性强。

建筑创意奖:获奖作品在规划及建筑设计方面具有独特创意和先导性。

技术专项奖及建筑创意奖作品   名额不限   颁发证书

 

作品要求:

1.木结构建筑项目应能很好体现游客中心的功能要求

2.建筑设计方面应达到方案设计深度,技术应用方面应有相关的技术图纸和指标。

3.  作品图面、文字表达清楚,数据准确。  
   
4
.作品基本内容包括:

4.1简要建筑方案设计说明(限200字以内),包括方案构思、环境契合度分析等。

4.2总平面图比例1500(含场地及环境设计)。

4.3建筑效果表现图1~4个。

4.4参赛者须将作品文件编排在840 mm×590 mm的展版区域内(统一采用竖向构图),作品张数应为46张。中英文统一使用黑体字。字体大小应符合下列要求:标题字高:25 mm;一级标题字高:20 mm;二级标题字高:15 mm;图名字高:10 mm;中文设计说明字高:8 mm;英文设计说明字高:6 mm;尺寸及标注字高:6 mm。文件分辨率100 dpi,格式为JPGPDF文件。

5. 参赛者依据竞赛网页的上传说明将作品按照指定方式递交竞赛组委会,入围作品由组委会统一编辑板眉、出图、制作展版。

6.作品文字要求:均采用中英文。

 

参赛要求:

1.欢迎建筑设计院、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生产企业等单位,组织建筑、结构、设备等专业的人员组成竞赛小组参加本次竞赛。

2.参赛人员同意组委会公开刊登、出版、展览、应用其作品。

3.被编入获奖作品集的作者,应配合组委会,按照出版要求对作品进行相应调整。

 

注意事项:

1.参赛作品电子文档须在2015228前提交组委会,不接受其他递交方式。

2.作品中不能出现任何与作者信息有关的标记内容,否则将视其为无效作品。

3.组委会将及时在网上公布入选结果及评比情况,将获奖作品整理出版,并对获奖者予以表彰和奖励。

4.获奖作品集首次出版后 30日内,组委会向获奖作品的创作团队赠样书 2 册。

5.竞赛消息公布,竞赛问题解答均可登陆竞赛网站查询。

 

 

所有权及版权声明:

参赛者提交作品之前,请详细阅读以下条款,充分理解并表示同意。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凡主动提交作品的“参赛者”或“作者”,主办方认为其已经对所提交的作品版权归属作如下不可撤销声明:

1.原创声明

    参赛作品是参赛者原创作品,未侵犯任何他人的任何专利、著作权、商标权及其他知识产权;该作品未在报刊、杂志、网站及其他媒体公开发表,未申请专利或进行版权登记的作品,未参加过其他比赛,未以任何形式进入商业渠道。参赛者保证参赛作品终身不以同一作品形式参加其他的设计比赛或转让给他方。否则,主办单位将取消其参赛、入围与获奖资格,收回奖金、奖品及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参赛作品知识产权归属

为了更广泛推广竞赛成果,所有参赛作品除作者署名权以外的全部著作权归竞赛承办单位及冠名单位所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行使著作权:享有对所属竞赛作品方案进行再设计、生产、销售、展示、出版和宣传,享有自行使用、授权他人使用参赛作品用于实地建设之权利。大赛主办方对所有参赛作品拥有展示和宣传等权利。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包括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对作品转让、复制、转载、传播、摘编、出版、发行、许可使用等。参赛者同意竞赛承办单位及冠名单位在使用参赛作品时将对其作者予以署名,同时对作品将按出版或建设的要求作技术性处理。参赛作品均不退还。

3.作者应对所提交作品的著作权承担责任,凡由于参赛作品而引发的著作权属纠纷均应由作者本人负责。

 

声明:

1.参与本次竞赛的活动各方(包括参赛者、评委和组委),即表明已接受上述要求。

2.本次竞赛的参赛者,须接受评委会的评审决定作为最终竞赛结果。

3.组委会对竞赛活动具有最终的解释权。

4. 为维护参赛者的合法权益,主办方特提请参赛者对本办法的全部条款、特别是蓝色字体部分予以充分注意。

 

 

          址:www.zmjl.org  

组委会联系地址: 北京市朝外大街乙12号昆泰国际大厦1507

          编:100020

        人:李士帅

      话:86-10-59251255   

          真:86-10-59251258

E-MAIL       mujiegoulianmeng@163.com